本科生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 正文
【审核评估】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方案的特征-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教务处
时间:2023年10月08日 11:06  阅读次数:[]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方案的特征

(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 张安富)

来源:《高教发展与评估》

 

 

2021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 等学校本 科教育教学审核评 估实 施 方案(2021-2025年)》,对“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做出了整体部署和制度安排。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方案是在总结上一轮审核评估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充分继承上轮审核评估用“自己尺子量自己”“五个度”等高教战线普遍认可的经验做法[1],充分体现新时代党和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充分突显,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审核评估体系。其特征体现在:评估指标体系分成两类四种、评估方案创新体现六个结合、评估聚焦凸显两个根本、评估导向二维质量建设。

一、指标体系:两类四种

针对上一轮审核评估分类指导不够、对不同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高校个性化引导不强的问题,基于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趋势,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提供两类四种评估指标体系,即将评估指标体系分类,类似于四种“套餐”,供高校自主选择其中一种“套餐”,避免了通过行政行为将高校分类进行审核评估的弊端。第一类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有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3个,审核重点38个;定量指标35个,其中必选指标22个,可选定量指标13个。第二类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三种,有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7个,审核重点78个,其中可选审核重点36个;定量指标46个,其中必选30个,可选16个。

高校可依据大学章程和发展规划,综合考虑自身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等自主选择两类四种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其中一种,同时自主选择二级指标和审核重点中的“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然后连同“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指标、国家基本办学条件监测指标、教育部关于本科人才培养相关要求的定量指标和同类高校有关指标的常模值,形成个性化的一校一评估指标体系,专家以此为依据对学校进行审核评价。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方案引导高校自主分类“站队”,科学合理定位,用自己选择的“尺子”量自己,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特色发展、高水平发展。

第一类审核评估指标体系适合于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办学定位,以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高校。审核重点主要聚焦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所必备的质量保障能力以及具有影响力的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举措与成效。引导高校提升内部质量保障能力,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引导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本科教育;引导高校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全面开展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高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类审核评估指标体系适合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或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院校(含首次参加审核评估高校),这类高校量大面广,占我国普通本科院校的95%以上。审核重点主要聚焦于影响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及其质量保障的关键要素,包括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培养过程、教学资源与利用、教师队伍、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教育教学成效等。其中:第一种引导高校夯实理论基础,科教融合,突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果学校办学定位为研究教学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型大学或学术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或创新型应用人才,且注重科教协同培养人才,这类高校比较适合选择第二类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第一种。第二种引导高校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培养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如果学校办学定位为应用型大学或教学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或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且注重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这类高校比较适合选择第二类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第二种。第三种适合首次参加审核评估的高校选用,引导其在第二种要求的基础上,加强教育教学条件的建设,使其能够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如教学经费、图书资料、校园网、校舍、运动场所、体育设施、实验室、实习基地等。

2021年5月开始,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安徽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常熟理工学院、衢州学院分别进行两类四种评估指标体系的试点审核评估。

二、评估创新:六个结合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方案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结合,评估方法体现了线上与入校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明察与暗访结合,评估结果体现了评估报告与问题清单结合、督查问责与示范案例结合。

(一)继承与发展结合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方案继承了第一轮审核评估方案倡导的“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的评估理念,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保障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简称“五个度”)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标准。其发展体现为“八新”,即:其积极借鉴国际高等教育普遍认同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新理念;学习吸纳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先进经验,主动适应我国高等教育转段发展的新要求;准确把握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新重点;着力解决中央和教育部党组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新问题;确立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新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推进改革、坚持分类指导、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方法创新的新原则;设计出可选择的评估指标体系(简称“评估套餐”)的新方案;采取线上与入校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明察与暗访结合的新方法。引导高校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五自”质量文化建设。  

(二)线上与入校结合

线上评估要求专家在互联网上认真审阅审核评估信息管理系统中学校提供的 《自评报告》和支撑材料、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提供的《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 析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学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咨询 与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用 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简称1+3+3报告)等材料。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 对多的形式与学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教学单位负责人、用人单位负责人、毕 业生代表等就有关问题进行在线访谈、座谈与交流,以高校自主选择的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为基准点,结合每个指标的审核重点,进行全面、充 分、深入的审核。如果线上评估给出了明确的问题和结论,入校评估时不再核查;如果基于线上已有的材料还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存在疑问的问题,需要列出入校考察问题清单,延伸到入校评估时进行深度考察、核实。

入校评估与线上评估同为审核评估的两个环节,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线上评估是入校评估的基础,入校评估是线上评估的补充、延伸与深化。入校评估的专家人数、时间及考察方式等主要依据线上评估存疑的问题多少及涉及的内容而定,主要方式有现场考察、实地调研、文档查阅、听课看课、沟通交流等。入校后,专家以问题为导向,对专家组线上审核存疑的问题进行重点求证,对参评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指标和核心要素进行重点核实,对线上无法审核的指标和考察环节以及不具备线上考察条件的关键环节进行现场核查,对线上评估支撑材料和访谈过程存在疑问的“问号”问题或关键指标和核心要素进行实地求证,变“问号”为“句号”,以形成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估结论。

(三)定性与定量结合

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的指标体系由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构成,学校自选的审核评估指标体系也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部分。

《自评报告》是审核评估的重要材料之一。它是参评学校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在自评自建工作基础上,对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总结与自我画像。学校撰写《自评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学校简介;第二部分是学校自评工作开展情况;第三部分是自评报告的主体部分,对照学校自选的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撰写,内容涵盖审核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审核重点,分别客观阐述学校是“怎么想的”(理念与思路)、“怎么做的”(工作举措)、“做得怎么样”(实际效果)、“对做的不好的如何改进”(改进措施)、“改进效果如何”(是否形成“闭环”)等等。

《自评报告》也是评估专家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审核评估的主要依据之一。评估专家会通过认真研读《自评报告》的自我陈述、案例和事实,形成对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的总体印象,对参评学校“五个度”做出初步判断和评价,并在线上评估或入校考察的过程中去验证《自评报告》写到的是否做到,做到的是否有据可查,从而肯定学校的办学成绩、发现学校办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形成审核评估报告和问题清单。

《自评报告》以事实陈述为主,数据呈现为辅,突出审核评估重点,突出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突出办学和人才培养特色,突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工作思路、举措、经验和取得的成效。专家基于《自评报告》主要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和立德树人成效做出定性判断。为了全面、客观、准确、公正地审核评估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信息管理系统中还提供了《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学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等定量分析报告。其中,《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是根据高校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上填报的数据,把高校与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出来,形成系统化的、反映参评高校教学运行状态的数据集;《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是体现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理念,对参评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报告,内容涵盖师德师风、教师教学投入、教师发展、学校资源与支持等方面的调查信息及满意度数据;《学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参评高校在校本科生的问卷调查报告,内容涵盖学生学业投入、教育教学体验、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学校资源与服务支持等方面的调查信息及满意度数据;《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是对参评高校毕业生的调查分析报告,内容涵盖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评价、在校学习期间接受教育的培养过程评价、培养效果评价以及就业质量评价,旨在通过数据提取与分析,了解毕业生对于在校期间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量化反映学校本科生就业质量,为高校审核评估提供数据佐证;《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是对参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的分析报告,内容涵盖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概况、就业去向、就业流向等信息分析,就业概况包括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相关数据资料从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中提取,旨在通过数据提取与分析,量化反映学校本科生就业情况,对高校就业工作进行常态监测,为审核评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数据支撑;《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是体现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对接收参评高校毕业生较多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的分析报告,内容涵盖用人单位负责人对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工作态度、业务技能、综合素质、工作岗位匹配度等评价信息,旨在通过数据提取与分析,了解用人单位对参评高校毕业生的使用评价,量化反映参评高校本科生就业与发展情况。

新一轮审核评估还关注参评高校教育教学状态的变化及发展趋势情况,包括专业调整情况以及专业招生规模的变化情况,专任教师数量、教育教学经费、实验室设施条件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发展等状态数据的变化趋势等。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学校质量保障措施是否发挥作用。对数据变化较大的相关指标,如近几年新增专业较多、招生规模增加过快、教师队伍流失率较大等,在研读《自评报告》时,重点要考察参评高校在相应指标项上具体采取了哪些积极有效的保障措施,或这些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定性与定量综合判断相关指标点的审核结论。

(四)明察与暗访结合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以明察方式为主,包括线上审读《自评报告》等“1+3+3”来自参评高校内部和外部的报告,查阅学校文件、制度、规范、标准、培养方案、教学资料、相关支撑材料,访谈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听课、看课,现场考察等。重点关注参评高校“该说的是否说了”“说了的是否做了”“做了的是否有效”“无效的是否改了”等,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深入全面了解参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特别是对参评高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五个度”做出初步判断。

所谓“暗访”是指根据审核工作需要或审核工作期望得到更详实的信息,专家组组长就近安排1-3名专家分散入校独自听课看课,也可入校后随机访谈在校教师和学生,核查核实相关问题;专家还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访谈校友或用人单位。基于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拟吸纳教师代表作为审核评估专家,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参与学校的评估活动;也安排学生代表作为观察员见证考察整个审核评估过程。力求促进学校以平常心、正常态迎接审核评估,力求约束专家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待审核评估,力求获得客观、公正、有说服力的审核评估结论。

(五)评估报告与问题清单结合

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结束后,专家组组长综合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每位专家提交的评估报告),撰写写实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简称审核评估报告)。主要包括对参评高校“总体印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举措及成效”“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问题清单”等。审核评估报告经教育部高等学校评估委员会审定后,在适当范围内公开。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注重问题导向。聚焦审核评估一级、二级指标和审核重点的内涵要求,深入查找参评高校存在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特别是重点分析和找出影响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影响学校改革、建设、发展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但自评报告中没有反映出来的问题、上轮评估或专业认证中专家指出但尚没有完成整改的问题。问题清单是专家依据被评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学校自选的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判而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具有横向可比性。专家提出的改进建议直面问题,精准诊疗、对症开方、靶向给药,为参评高校的整改工作提供指导作用,切实体现审核评估既是为国家把关也是为参评高校服务的初衷。

(六)督查问责与示范案例结合

陈宝生同志曾在2021年1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改善教育管理要从五个方面发力:一是评估,不评估,不知道高校办学具体情况;二是督导,不督导,不知道高校是否按照评估所提问题进行整改,效果如何;三是通报,不通报,督导结果就没有威慑力;四是挂钩,不挂钩,对学校就没有约束力;五是追责,只有追责,管理才会有效力。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方案体现了教育部有关评估工作的精神,基于不同类型高校,设置相关指标的常模数据供参评高校做对照比较,旨在帮助高校找准差距与不足;设置国家对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强制性底线(“阈值”),如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要求、教师队伍要求、基本办学条件要求、学生发展与支持服务方面的要求等,旨在审核参评高校这些关键办学指标是否达到基本要求;强化审核评估结果的使用和督导复查,旨在推动高校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培育高校质量文化;对审核评估结束后整改效果不佳的高校,在资源配置、招生指标、专业设置等方面采取约束措施;对突破办学底线、问题突出、关键办学指标评估后下滑的高校,采取约谈负责人、公开曝光等问责追责,旨在让审核评估“严起来”、整改工作“实起来”。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既关注督察问责,也注重弘扬先进。对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成效卓越或者某一方面办学特色非常突出的高校,由专家组推荐为“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专家组向教育部高等学校评估委员会呈报推荐材料,阐述推荐理由,供教育部高等学校评估委员会审定。若投票通过后,教育部将其列入“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并以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布和宣传,激励先进,树立典型,辐射经验,促进高教系统高质量发展,形成弘扬先进的高教氛围。

三、评估聚焦:两个根本

新时期,立德树人是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这项软指标变成为评价高校办学情况的硬标准。

(一)立德树人:高校的根本任务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导向鲜明,突出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意蕴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它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也是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方案设计的总纲。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立德树人的方向引领,“三全育人”是立德树人的工作格局,“五育并举”是立德树人的育人体系,课程思政建设、思政课程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等是立德树人的具体措施。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方案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评估全过程、全方位,将学校立德树人的工作思路、基本要求、激励政策、保障措施融入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中,围绕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加强对高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特色培育、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全面审核,尤其是增设了审核立德树人的负面清单,重点核查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体责任是否到位、制度体系是否健全、工作模式是否有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是否顺畅、师资队伍建设是否达标、工作考核评价是否存在“软、弱、碎”现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是否能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

(二)立德树人成效: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引导评价改革,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针对高校在科研评价和人才评价方面存在的“五唯”顽疾,突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以“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课程思政”“师德师风”“思想政治教育”“五类金课”“五个度”等为审核评估的关注点,引导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注重评价高职称、高荣誉等高端教师对本科人才培的贡献,推动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遵循OBE的理念,强化社会需求导向,重视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反馈评价,推动人才培养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等交融互促;发挥评估诊断、改进、督导作用,促进参评高校找差距、补短板、持续改进,推动我国本科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强化多元主体评价,通过高校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或访谈,从不同角度了解各利益相关者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以教育教学评估评价制度改革为“杠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推进综合评价,着力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评估导向:质量建设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引导高校加强质量保障体系(简称质保体系)建设和“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简称“五自”)的大学质量文化建设。

(一)质保体系建设

高校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有效运行分别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也是质量文化建设的基础。高校质量保障体系是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ISO9000理论为指导,将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六有”核心要素按照一定规律构造成“三化”“三可”的闭环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思路示意图

一般而言,完善的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由六个子系统组成:质量管理机构与人员系统是学校的质量决策与指挥系统,处于质量保障体系的最顶层,统领、协调、调控质量保障体系各系统,使其有序和有效运行。它由质量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工作机构、管理人员、督导人员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质量管理机构与人员系统组成图

质量目标与标准系统由质量目标与质量标准组成,包括学校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目标,专业培养质量标准、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基本建设质量标准,如图3所示。

图3 质量目标与标准系统组成图

质量目标可分为宏观质量目标与微观质量目标。宏观质量目标是关于质量的宏观性、抽象性、描述性的期望或要求,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微观质量目标是关于质量的微观性、具体性、量化性的期望或要求,如专业毕业要求、课程教学目标。

质量标准一般是量化性指标或具体的要求,具有可测量、可评价的特征,是必须达到的基本底线,类似于产品的“国标”。譬如:考试质量标准,60分合格、90分以上优秀(这是量化指标);学位质量标准,修满170学分、平均学分绩点3.0(这是量化指标),没有受到过留校察看以上处分(这是具体要求)。质量提升,标准先行。质量标准在保障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实践中起到导向、诊断、基准等作用。

教学管理制度与执行系统由培养方案管理制度、日常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学风建设管理制度、第二课堂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及其执行等组成,如图4所示。

图4 教学管理制度及执行系统组成图

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理念,制定主要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条例、规定、规程等工作制度,形成涵盖与本科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计划与运行相配套的制度文件,保障教育教学活动规范、有序、持续进行。

教育教学资源与配置系统由人力资源与配置、教学基本资源与配置、教学科研平台资源与配置、教学设施资源与配置、教学经费管理等组成,旨在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如图5所示。

图5 教育教学资源与配置系统组成图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由教学质量监测、教学质量分析、教学质量评估组成,如图6所示。

图6 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组成图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应体现成果导向的理念,健全以本科教学常规评价和专项评价为主体的全链条多维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反馈与改进系统由教学质量反馈形式、教学质量改进措施、教学质量改进结果核验组成,如图7所示。

图7 质量反馈与改进系统组成图

质量反馈与改进是质量保障体系能否有效运行中最重要的环节,又是我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实践中最薄弱的环节,是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关注的重点。新一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引导高校强化持续改进的意识,针对评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反馈,制定纠正与改进措施,配备必要的资源,进行质量改进,并对纠正与改进措施的有效性适时进行评价。

(二)质量文化建设

在质量管理中,为了区别于物质、制度和技术,将质量文化界定为思想、精神和行为层面的要素,包括质量意识、态度、行为、价值等。高校质量文化是指高校内部所有成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与管理服务中所形成的质量意识、质量态度、质量行为、质量价值的总和,也是以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文化价值体系。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方案首次在政府文件中引导高校加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建设。

“五自”既是质量文化建设的内涵,也是质量文化建设的价值体系。质量自觉是指教职工的主观意识和心理态度,是质量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质量自觉,质量自省、自律、自查、自纠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正如邹韬奋先生所说:“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表现在教职工层面,就是凡事都有质量意识,充分认识到注重质量、“三全育人”是自己的职责所在;表现在学校层面,新一轮审核评估引导高校能够清醒地意识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性,自觉担当质量文化建设中的主体责任。质量自省是指教职工对待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服务工作进行常态化的理性反思,这既是一种睿智品格,也是通往成功的一种途径。“扪心自省,事犹可追”“吾人最大之知识,系反躬自省”就是这个道理。质量自律是指教职工遵循质量管理制度、规则、规范,并以此为准绳,自我约束、严格要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质量自查是指教职工自觉对照质量目标、质量标准或质量期望,进行自我评价与判断,发扬成绩,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质量自纠是指教职工积极直面问题、主动采取改进措施的自觉行为,是追求卓越的主观行动,是质量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高校质量文化是在长期的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并有效运行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质量意识、质量态度、质量价值追求和质量行为自觉,需要经历时间的积累和历史的沉淀,是一个认识、认同、内化、升华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现实的质量保障体系为基础的,人们在质量管理制度的规制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索、总结、提升,从而达成思想上的质量共识,行动上的质量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文化体系建设还处于初创阶段,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方案,重视审核评估高校质量文化的引领作用,关注高校是否树立了质量第一的意识,是否把人才培养质量看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否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改进等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主体和各个环节,是否有计划地开展质量文化建设的宣传和培训,是否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逐步深入人心、内化为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是否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校园文化生态。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将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之一,并首次将“质量文化”单列为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这标志着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认识的提升、评估方案的创新、评估工作的进步、评估价值的演进,即从重视外部质量审核走向重视内部质量建设,从重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延伸到质量文化建设,从重视科层制的制度管理渐进到强调“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文化自觉,迈入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关闭

Baidu
sogou